close


html模版四川:幹熱河谷鐫刻“金色記憶”

在蜿蜒2300多公裡的金沙江幹熱河谷,四川攀枝花市區位獨特。這裡不僅以鐵礦聞名於世,更因高溫幹燥、光熱資源豐富,而成為“海拔最高、緯度最北、成熟最晚、品質特優”的芒果產地。

獨特的幹熱河谷氣候,賜給瞭攀枝花充足的光照和較大的晝夜溫差,讓這裡成為芒果生長的天堂。攀枝花芒果的含糖量在14%-23%,同一品種比國內其它主產區高1%-3%,口味更加香甜;而且可溶性固形物在15%-26%,果肉更加細膩。然而,在這樣一個有巨大發展潛力的芒果產區,長期以來,因為優良品種缺乏、產業化程度不高、商品性差等瓶頸制約,芒果產業一直難與海南、廣西相媲美,老百姓並未因此而過上富足的日子。

而這一切從20年前的那個春天開始改變。“是中國熱科院的專傢讓我們抱上瞭金娃娃,是芒果產業為我們斬斷瞭窮根子!”如今攀枝花市芒果種植戶的心頭都銘記著這段“金色記憶”,那一顆顆金黃色的芒果恰如一鈿鈿金燦燦的元寶,引領山區農民一步步走上小康之路。

20年引進20多個品種——

從零星種植到金果滿山

“1996年,農業部原部長何康,中科院院士盧良恕,熱燕窩推薦科院名譽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黃宗道等專傢到攀枝花市實地考察後,提出《在攀西地區發展10萬畝一流的優質芒果商品生產基地的建議》,受到中央關註,引起多方重視。”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院長王慶煌說起事情的“緣起”既興奮又感慨。1997年3月,在農業部的支持下,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與攀枝花市“牽手”,雙方簽訂院地合作協議,由此拉開瞭熱科院科技幫扶攀枝花芒果產業發展的大幕。這一幹,就是20年。

合作伊始,中國熱科院引進20多個品種,從幾千裡之外用大卡車將樹苗運來,免費送給農戶栽種,通過試種,最終確定瞭紅芒6號(Zill)、凱特(Keitt)、海頓(Haden)等適宜發展的8個中晚熟優良品種在這裡“落戶”,從此,我國晚熟芒果產區初顯端倪,種植面積逐漸擴大。

“技傳萬裡,情存千秋”,這是熱科院科技聯姻攀枝花的生動寫照。2009年9月,熱科院在1997年協議基礎上“再添一把火”,與攀枝花市再度簽訂協議,在人才培養和交流、新品種選育和推廣、課題及項目申報等方面深入合作,為攀枝花芒果產業初步搭建起科技支撐體系。

20年前,河谷周邊的百姓房屋破舊、生活貧苦,芒果僅有一些零星種植。熱科院科技幫扶的20年間,隨著晚熟芒果品種的引進和技術示范推廣,改變瞭攀枝花芒果產業“散而小”的尷尬狀況。至2016年,攀枝花市種植芒果面積35萬畝,產量15萬噸,總產值超過10億元,農民人均收入達1.5萬多元,芒果種植成為攀枝花農民收入的重要來源,芒果產業也成為攀枝花農業的主導產業。

為瞭給芒果產業積聚持久的發展後勁,熱科院南亞所先後與攀枝花市銳華農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攀枝花農林科學研究院、仁和區新農學校等單位簽署科技合作協議,共同成立科技創新中心,共同推進攀枝花芒果產業技術研究。科研聯合攻關在這裡結出瞭“1+1 2”的喜人碩果:“晚熟芒果生產關鍵技術與推廣”榮獲2008年-2010年全國農牧漁業豐收獎一等獎。據介紹,從2007年以來,熱科院南亞所與銳華公司合作,在銳華公司金河基地共同建設雜交育種基地,培育瞭雜交後代群體600多個。

“一般情況下,國內芒果的上市周期為:2-5月是海南芒果,5-7月多為廣西和雲南南部芒果,而攀枝花芒果上市期為7-12月,屬全國最晚。”中國熱科院南亞所副所長詹儒林說,攀枝花芒果上市時間位於全國芒果市場的空檔期,消費者寒冬臘月裡也能品嘗到新鮮香甜的芒果。對種植戶而言,最高畝產可達3000公斤、畝產值超2萬元,不少規模種植戶年收入在10萬元以上,芒果產業成為當前攀枝花市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要抓手,種植面積還在有效擴大。

“現在的攀枝花已經是金果滿山,我們科研人員創新的最終目的就是讓農民富起來,把論文寫在熱區土地上是我們永遠在做的試卷。”王慶煌說。看到農民從不懂技術到成為芒果種植能手,看到一叢叢樹苗不斷壯大連片成為全國最大的晚熟芒果種植基地,熱科院的專傢們在產學研結合中找到瞭自身的價值。

20年專註1個推薦滴雞精產業——

從示范引導到全面推廣

“要改變傳統的修剪方法,學會拉枝,不形成‘釣魚竿’,才能保證足夠的掛果枝。”暖春四月,在攀枝花市仁和區大龍潭鄉新街村凹子組田園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芒果種植基地,來自熱科院南亞所的芒果種植專傢姚全勝正在給社員們上課。

“聽老師話的,效果很明顯。芒果產量能從畝產3000斤提高到近5000斤,至少提高50%。就因為掌握瞭技術要領,去年一年,我們社400畝芒果,收入500萬元,凹子組畝均收入全鄉第一。”合作社理事長吳明武告訴記者。

面對面講栽培,手把手教管理,在病蟲害防治上農民更是離不開專傢的指導。2008年至2009年前後在攀枝花市仁和區總發鄉邱發榮的4000畝芒果果園發生大面積的芒果簇芽病,發病比例達到30%左右,當地芒果果園以前從沒有發現這種病害,當地的芒果“土專傢”無法解決,噴灑各種農藥都不能控制這種芒果病害的快速蔓延,為此,攀枝花新農學校第一時間向詹儒林求救。詹儒林根據病害發生情況,一邊查閱國外相關文獻(這種芒果病害國內第一次發現),一邊采集樣本在實驗室進行病原菌鑒定,很快得出診斷結論,提出瞭簡單易行的解決辦法,新農學校采納瞭詹儒林博士的建議後,發病的4000畝果園的芒果簇芽病一年內就控制在5%以內瞭。“如果該病害不能及時得到有效解決,很快就會傳遍整個金沙江幹熱河谷流域的芒果園,對該區域的芒果產業將造成嚴重打擊。”詹儒林告訴記者。

20年來,熱科院多次派出專傢到攀枝花進行技術指導,先示范帶動,後全面推廣。據不完全統計,近5年來,熱科院在攀枝花舉辦科技培訓和現場指導300多場次,培訓基層農技人員及果農上萬人次,編制多媒體和掛圖,發放技術資料和芒果專用袋、殺蟲燈等物化材料2萬餘份,科技服務實施范圍達到4縣(區)20多個鄉鎮,輻射帶動周邊果園近10萬畝,使新品種、新技術在一些試點村普及率達到80%以上,晚熟芒果套袋技術入戶率達95%以上,接受指導的果園生產管理水平普遍提高,商品果率大幅提升。科技,為攀枝花現代芒果產業快速升級註入瞭不竭的“內核”。

20年派駐18名骨幹——

從基地教師到科技幹部

“南亞所王松標同志掛任仁和區科技副區長,環植所范志偉同志掛任米易縣科技副縣長,椰子所陳華同志掛任鹽邊縣科技副縣長……”在中國熱科院黨組書記李尚蘭的案頭擺著一份報告,詳細記錄著20年來熱科院對攀枝花熱作產業人力智力支持的點點滴滴,後面還附著一長串熱科院派駐攀枝花科技幫扶的人員名單。

“他們來都是直接到果園裡,沒有架子,不講排場。種芒果的農戶跟他們可親囉,每次來都是緊緊地圍著問技術問題,生怕漏下什麼……”時任仁和區農技推廣站站長的趙傢華,現在已經是中壩鄉鄉長,在說起熱科院的掛職幹部來,滿懷感佩之情。

新街村的村懷孕滴雞精民們還給記者講瞭個故事:因為在掛職之前就經常來村裡指導芒果種植,南亞所專傢王松標早就和村民們熟識,下來掛職仁和區科技副區長,村民們開始並不知情,他和區委書記一進村,村民們就大喊:“標哥!標哥!”這一聲招呼,讓區委書記很感慨:沒想到熱科院的幹部這麼接地氣,這麼貼近老百姓。如今在銳華農業公司任職的范建輝曾是鹽邊縣科技副縣長,是他一手推動瞭納爾河、金河片區的芒果規模化種植。

“給錢給物不如派個好幹部”,熱科院與地方的合作模式,在攀枝花市得到瞭很好的試點,“攀枝花模式”成為瞭院地合作的成功典范。20年間,熱科院總共派駐瞭7批共18人次的技術骨幹,下沉到攀枝花市所轄的各區縣掛職科技副縣長,摸索和創建瞭“科研院所+地方政府部門+公司(合作社)+基地+示范戶”“科研院所+新農學校+農民技術員+農戶”“芒果科技長廊”等農技推廣新模式,通過掛職人員“參謀、助手、橋梁、紐帶、組織、示范、協調、決策”作用,在產業發展規劃、芒果產業基地規劃、鄉土技術人才培訓、示范基地建設、現場技術服務等方面組織協調並親自參與,把農民的難題變為科技攻關問題,報項目、做課題都圍繞著農民的“問題導向”轉,一任又一任科技副縣長的“火炬接力”,不僅有力促進瞭科研院所科技成果的有效轉化,也為當地熱帶水果產業發展提供瞭強大的科技智力支撐。

攀枝花市是全國唯一一個以花命名的城市,當20年前這朵幹熱河谷裡的“山花”攀上瞭熱科院這個科技“高枝”後,以芒果為主導產業的特色農業便扶搖直上、碩果累累。“20年經驗彌足珍貴,熱科院將繼續加強與攀枝花市的對口聯系,共同構建以多層次的人才互培機制、多元化的技術交流方式、多途徑的科技研發渠道、多方位的成果轉化平臺等為主要內容的市院合作體系,不斷加強院地合作,推動政產學研用一體化,為攀枝花市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新貢獻。”李尚蘭對合作的更大空間與未來願景充滿期待。

加載更多>>滴雞精哪家好

責任編輯:范琪


關於做好2017年中央財政農業生產發展...

2017年中央財政安排農業生產發展資金、農業資源及生態保護補助資金,支持農業生產發展...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縣域創新驅動...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縣域創新驅動發展的若幹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部署推動縣...


科技部資源配置與管理司關於舉辦2017...

根據科技部《2017年科技管理培訓專項工作任務安排》,科技部資源配置與管理司將會同有...


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意見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瞭《關於加快構建政策體系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意...


浙大教授汪自強把論文寫在大山深處

汪自強是入駐泰順最久的科技特派員,也是一名共產黨員,11年來,在學校沒課的時候,他...


合肥經開區首推社區責任險

安徽省合肥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在全省率先推出政府購買社區服務場所公眾責任險,解決瞭老...


浙江新農人最高可獲1500萬元財政補助

浙江省財政廳推出瞭“3030”新農人行動計劃,未來3年內,浙江將培育30名農業創業創新領...


產業扶貧是脫貧致富的根本出路

消除貧困,是事關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國之大事。中央明確提出,“十三五”期間我國...


貧瘠土地開出希望之花——駐村扶貧幹...

脫貧攻堅涉及千傢萬戶,經過努力,2013年至2016年,全國每年農村貧困人口減少超過1000...


“紙上種菜”幫京郊低收入戶脫貧

一盤盤紙上種出來的香椿苗、蘿卜苗、小麥苗……不僅長得惹人雞精禮盒喜愛,而且吃起來別有一番...


汀羅鎮精品農業“受寵”

筆者走進山東省利津縣汀羅鎮現代農業園,隻見村民們正忙著在大棚裡栽種西葫蘆。該農業...

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

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bj775b7b9 的頭像
    tbj775b7b9

    靜候佳音的人

    tbj775b7b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